导演李路:影视化初心是整个剧的灵魂******
继《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李路导演的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人世间》在银屏热播后,迅速“出圈”,获得了收视和口碑双丰收。对此,李路表示,当前整个环境对现实主义题材的宽泛度相比十年前,有了很大改变。所以,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现实主义题材爆款不竭。
在李路看来,题材没有好坏之分,真正打动人心且成为精品佳作的一定是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无论是你从IP 转化,还是文学作品改编或者是动漫,都有可能成为优秀题材的发源地。我拍《老大的幸福》,这部剧当时只有两三千字的提纲,我们就是从提纲延展开来,将一个小人物的幸福观逐渐清晰呈现。”
与《人民的名义》相似的是,《人世间》也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从小说到影视作品,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又有着哪些异同?对此,李路表示,从小说改编的角度来说,文学作品与剧本创作有着不一致的独立性。因为作家不会写桥段,不会直奔主题的破题,他只会去描摹他笔下的人物和不一样的故事。因此,他的功利性小一点,文学表述多一点。
谈起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成功经验,李路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初心。“选完选题后要时刻问自己,你看中这个选题的价值是什么,为何打动了你。而你用影视化表达的所有指向,就是你当初看重的那些元素。”李路说,这个过程也是所有创作人员集体的智慧。作为总制作人和导演,他必须时刻警醒大家,劲往一处使,一个部门、一个环节都不能跑偏,这是保证一部好作品诞生的前提。(张晓荣 刘希尧)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社会建设学科发展——2022年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社会建设学科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徐倩阳)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社会建设学科的交流与合作,12月30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以线上形式召开2022年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社会建设学科发展研讨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龚维斌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褚松燕主持开幕式。
龚维斌指出,在全党全国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之际召开本次研讨会,恰逢其时,很有意义。他强调,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社会建设学科更好发展,需要着重把握好五个方面。一是深刻认识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通过深入研究阐释社会建设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及其重大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深刻认识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新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都与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社会建设各领域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全新布局也凸显社会建设战略地位的提升。三是全面理解新时代新征程社会民生领域的最新部署和任务要求。深刻理解民生建设目标的重大转变,准确领会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精准把握主要民生领域的新任务新要求。四是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新的部署。五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共同推动社会建设学科更好发展。要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社会建设方面的重大理论、重大战略问题开展研究,并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扩展国际视野,积极开展交流协作。
上午的主旨演讲分为上下半场,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刘能杰分别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丁元竹、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万海远、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张超、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黄晓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艾玲、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主任马西恒等7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新征程社会建设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依次作了主题演讲。
下午的五个平行论坛,分别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议题开展了研讨交流。40位参会代表在平行论坛作了专题发言,来自《新华文摘》《浙江学刊》《管理学刊》以及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10位专家学者作了点评发言。
此次研讨会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办。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期刊杂志社的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约150人参加。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